許森彥 精神科診所-台南失眠,焦慮,恐慌,憂鬱,自律神經失調專家

蓬萊誌異

        『蓬萊誌異』是宋澤萊的小說集,其中收錄了33篇中短文,在1980年代、1990年代及2000年各由不同的公司出版了三回。我這次讀的是草根出版在2000年印行的軟精裝版,也算是接近二十年前的舊書了。

        書中文章的寫作風格被稱為『自然主義』,就是儘量用不帶批判等感情的客觀筆觸來描述作者所聽聞到的故事。自然主義發源於第二共和時代的法國,福樓拜、左拉、莫泊桑等大文豪的作品就是自然主義文學的代表作。個人認為,用這種方式呈現出來的故事,可以淡化故事本身的血腥味,不至於讓讀者看不下去,卻是作者強抑內心澎湃洶湧的情感所成就的作品。順了讀者的口味,卻傷了作者的心。

        與世界上其他自然主義文學作家一樣,宋澤萊把他觀察的目光投注於中下社會階層。但,宋穿透的不只是社會生活的表象,而是將一切故事在台灣的特殊歷史背景上開展。這種強調『種族、環境、時代』的故事舞台背景,也是自然主義文學的特色。

        宋所描述的台灣社會,就是歷經日本殖民統治與戰敗後,新的統治者抑農耕扶工商的時代背景下的農村,那也是他生活的場域。『舞鶴村的賽會』中,舊時代的富人潦倒了,但新興的富人一樣玩起賽狗的賽事。過去戰爭的痕跡,出現在『創痕』一文中,一群在婆羅洲被澳軍襲擊俘虜的台籍日軍各自帶著戰爭中留下傷痕在社會陰暗處度過餘生,戰敗的母國不管他們,來劫收的新統治者更忽略他們的存在,可一句『這世界便是由創痕所積成的』,卻刺穿所有欲掩蓋歷史的手段。外來的新統治實施高壓專制,連言論上的抗議都被禁止,於是,有了『驪宴』中高歌『杯底不可飼金魚』的退休老師,在『何時才是咱的天』之後大哭,卻沒有學生知道老師所悲何來?

        殖民專制政治下,階級仍是存在的,甚且更是不可逾越的。『挫傷』一文中窮小子被富家女戲弄,『杜里』的故事裡原住民男子被漢人富商之子橫刀奪愛,『礫鎮的保生會』裏布爾喬亞不殺生的偽善,都在提醒我們階級高牆的存在。但,殖民專制體制並非表裡如一的鐵板一塊,『京鎮的孝廉』道出名器的虛假,『搭擋』抖出官場利益的私下交換,『督察』與『丁謙來了』則是不帶髒字地嘲諷了教育界的醜態。而『豬仔』則是抖出所謂民意代表的草包本質。

        生活在殖民體制下的人民當然是苦不堪言的。醫療資源的不足與不均最直接威脅著庶民的生命。『鸕啼村小住』述說密醫在鄉村的發跡,『白鶩鎮的回憶』控訴醫療費用昂貴殺人於無形,『病』則講兩種當時見不得光的病,一是癲癇症,一是花柳病。當然,也有寫到精神疾病,『藥』一文中的病態性賭博與自殺行為,『在港鎮』中的精神分裂病,都是因為環境與時代的因素,讓人過著悲慘的生活。

        即使如此,人還是汲汲於爭奪有限的資源殘渣的。『分家』講述子女如何與父親鬥爭,『礁藍海村之戍』講走私,『許願』講奸商手段,『追逐』講神棍,『棲鷹山行腳』講蘭花產業,更講人為了逐利無所不做。當然,我覺得最精彩的還是『一九七八・十二』那兩篇描寫『中美斷交』對投機者的衝擊,真是令人笑到想哭,哭到想笑!

        再把眼光聚焦到更小更切身的家庭關係,宋在書中描述了很多因為環境變遷壓迫,不得不離開家庭的女性。『燈籠花牆』是太太紅杏出牆後,先生勤奮工作至死的故事,『春城的重逢』是太太到都市改嫁後送錢回來給前夫和小孩治病的故事。『婚嫁』則是女兒離棄農鄉,卻用將自己的女兒半騙半強迫地嫁給日本人來告慰故鄉親人自己『有出息了』!而另一則『蘇苞』則是在前妻辛勞殞命之後續絃,卻在換妻子後生活恰巧改善了,從而感嘆應該早點離婚的黑色故事。還有『父子』則是寫因著相同的執拗而鬥爭的父子,最後還是死於相同的病毒感染。

        在一片黑暗之中,偶而還是會有星光的。『蕉紅村之宿』講對父母和土地的依戀,『小鎮之姻』講不同於世俗眼光的一對夫妻,『小祠堂』講對土地的生死相隨,『回來』講出走的女人獲得先生的寬恕與祝福,『秋陽』則是講楊逵的人格感化了密探。

        環境是無情地快速變遷,政治是殘暴殖民專制,人性是自私貪婪無義,作者目睹這一切,應該會有身處地獄之感慨吧?但,如何生活於現實之中,書寫現實社會,卻又不能太過凝視現實,以免沈溺而無法昇華,這才是作者的功力吧!

        出版本書的林文欽先生說,讀此書而無感者,可謂『鐵石心腸』。而宋澤萊在2013獲得國家文藝獎時的得獎感言,卻是以『人心的剛硬與難寫的預言』為題。時事今日,讀此書而有感者,應該真的不多了。